为营造奋勇争先的创新氛围,激发比学赶超的干事劲头,持续打造高新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高新区两委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市委、滨海新区区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经营主体需求,立足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围绕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引育、政务提质、客户服务,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形成了一批好案例、好做法,不断织就优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为填补华苑科技园地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空白,进一步服务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持续推动区域营商环境的提升,华苑科技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
一是全力推动华苑科技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运营,填补医疗空白。2024年3月28日,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诊,标志着该区域基本医疗服务的全面启动,并同期完成华苑科技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运营。
二是不断完善科室建设,持续拓展服务。中心在开诊初期便积极地推进科室建设,逐步扩大诊疗范围。目前,已开设了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影像科等13个科室。
三是医疗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
四是加强中心人员配属,确保中心的顺利运营。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并顺利完成2024年13名医务人员的招聘。
五是积极进行医疗业务承接与医保定点申办,不断的提高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华苑片区的健康证业务,并顺利纳入医保定点机构。
六是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推进服务走深走实。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心积极地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截至目前,已管理居民健康档案5182人,签约家庭医生2299人,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169人。
高新区印发《天津滨海高新区“法治会客厅”建设方案》,并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揭牌“法治会客厅”新平台。
一是高新区“法治会客厅”全市首推。高新区“法治会客厅”是滨海高新区在全市首推的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新平台,也是高新区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惠企便民法治服务质效的一大实招。
二是高新区“法治会客厅”平台全面贯彻“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探索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诉前调解这四个实体特色法治会客厅和以需定建的虚拟巡回法治会客厅,凝聚法院、检察院、公安、公证等单位和律师、法律专家等优质法律资源参与,推出法治观察、法治直通车、法治诊所、矛盾化解等活动功能,共同为企业、群众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难点疑惑,以共商共促的法治服务合力助力企业发展。
三是高新区“法治会客厅”是实践探索孕育而生。自2020年以来,高新区首创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出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近千次,为120家企业组织“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组织法律沙龙、法律私享会等个性化法律服务50多场,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法律问题300多个,为高新区创新型公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自成立以来,秘书处单位华苑综合办全面推动华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共同缔造理念,凝聚强大力量,推动高新区营商环境提升。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多次开展专题宣讲会,一同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参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引导理事会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抗战时期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是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全年举办了14场沙龙活动和赋能培训。针对重点问题,邀请领域专家、行业大咖,与公司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直击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为企业把脉问诊、纾难解困。此外,通过调动华苑科技园内的客户服务创新平台,组织了25场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培训交流活动。
三是走访企业送服务,问需纾困促发展。每月安排走访计划,对园内重点企业、服务平台等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走访调研企业150家,其中规上企业62家,组织召开专题对接会,搭建对接平台,协助解决公交站点设立、房屋租赁、惠企政策等47个问题与诉求。
四是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畅通融资信息渠道。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渠道。承办“华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企业家沙龙”系列活动8场;搭建“科融大讲堂”“金融面对面”“融资第一课”三大培训体系,提升企业战略运营思维;搭建“线上+线下”投融信息对接平台,创新完善路演流程。
海洋综合办全面启动客户服务专员服务再升级行动,充分的发挥最前线、最基层的优势,下苦功夫,把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职责,通过一系列扩面服务举措扎实落实“再三提”理念。
一是扩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全年对205家新注册和新迁入的重点企业及时进行了问候对接,让企业感受到高新区的温暖。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全年实地走访服务企业160余家,提供行业趋势变化分析、政策解读等增值服务,解决企业实际诉求40余个。结合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走访,摸排“四上”企业线索,壮大“四上”企业规模,目前已摸排500余家企业,挖掘15条有效线家企业成功入库。
二是搭建理事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组织搭建社会团体、交流活动、应用场景,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组建起由属地公安、法院、税务、公积金、银行、律所等多部门、单位构成的理事会“赋能团”,积极发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园区建设,服务园区企业。
三是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全员招商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高新区全员招商工作,出台《海洋综合办2024年全员招商工作方案》,激发广大干部全员招商和服务企业热情,目前已实现挖掘招商线亿元。同时,结合“三新三量”盘活闲置载体工作,搭建载体经济平台,为招商公司可以提供精准适配载体服务,全年实现整体盘活约8.5万平方米,其中,新注册企业8家,盘活约5000平方米。